通渭縣大坪村的剪紙農民專業合作社、敦煌市的“家庭公寓”、平涼市崆峒區的生態旅游農家樂協會……近年來,甘肅深度挖掘旅游資源,積極推進“百村萬人鄉村旅游創客行動”,走出了一條符合甘肅實際、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業創業創新之路。旅游“雙創”,已經成為擴大就業、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一道風景。
創業創新遍地開花
近年來,甘肅省積極響應國家旅游局開展的“百村萬人鄉村旅游創客行動”,在省內招募鄉村旅游創業人才。
2015年7月,甘肅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下發開展“百村萬人鄉村旅游創客行動”的通知,要求各市(州)、縣(區)旅游部門、各個鄉村旅游重點區域面向全社會招募鄉村旅游創客,特別是針對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專業藝術人才、青年創業團隊等創業創新意識比較強、條件比較好的特殊人群,通過減免房租稅收、搭建融資渠道、建立扶持機制等措施,積極推動各類創客到鄉村創業創新,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旅游實現轉型提升、創新發展。
同時,甘肅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提出,要創建鄉村旅游創客基地,出臺鄉村旅游創業政策,要求各級旅游部門支持具備攝影寫生、文化創作、非遺傳承、旅游電商等條件的行政村或特定區域,研究制定引進鄉村旅游創客的優惠政策,出臺推進鄉村旅游創客行動、吸引鄉村旅游創業人才的扶持政策。正是在旅游等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甘肅旅游創業創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甘肅慶陽市天富億市民農園專業合作社讓農民借鄉村旅游創業成股東,建成了天富億生態民俗村,吸引了來自慶陽本地及北京、沈陽、西安等200多家企業及商戶入園經營,吸納了包括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在內2000多人就業。農民每畝土地收入由500元變成5萬元,農民收入由人均5000元變成3萬元,失地農民變成產業工人,鄉村變成景區,溫飽村變成小康村。
張掖市倪家營鎮南臺村黨支部副書記李紅學則帶領本村193戶農戶,通過眾籌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周邊建成集民俗文化展示、特色餐飲及影視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丹霞民俗文化旅游村創業創新基地,預計可吸納200多個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經營創業,新增2000多個就業崗位,年實現綜合收入1.2億元。
類似的創業項目還有很多,如敦煌市發展的“家庭公寓”、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生態旅游農家樂協會等。目前,旅游創業創新項目已經在甘肅遍地開花,逐漸成為甘肅脫貧致富的新領地。
一把剪刀剪出致富路
甘肅隴中地區,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將十二生肖、神話人物、吉祥圖案等剪紙貼到門窗上。
2015年末,定西市“80后”農家女孩景愛琴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分別舉辦的“南非中國年”中南婦女文化之夜交流活動中,她精湛的剪紙技藝和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征服了參加交流活動的各方代表。眾多南非朋友圍到她的身邊請教、學習,邀請她上臺現場表演。栩栩如生的飛天剪紙及多幅作品被中國婦女代表團作為禮物贈送給了南非的重要嘉賓。她的“五牛圖”“紅樓夢”等多幅作品被南非華人企業家及社會名流收藏。
景愛琴自幼喜愛美術、戲曲、民間藝術,從小便和奶奶一起學剪紙。一把剪刀陪伴了她的童年,也豐富了她的人生。經過多年的學習及總結,她的剪紙既有天真淳樸的民間剪紙神韻,又有俊逸瀟灑的現代繪畫美感。她的剪紙作品逐漸走向了市場,得到了不錯的收入回報。
2011年,她先后成立了定西市藝梅民間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和大坪村剪紙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60多名農家婦女走上了就業道路,帶領鄉親們一起創業致富。
這些合作社的剪紙愛好者全是莊戶人,有83歲高齡的老婆婆,也有20歲的年輕姑娘。景愛琴說,“只要喜歡剪紙,不限年齡、不用坐班,利用閑暇時間掙錢,大伙都高興”。
合作社讓更多人脫貧
景愛琴帶領熱愛剪紙藝術的姐妹們,用勤勞的雙手,剪出了屬于自己的品牌,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農戶+市場”的剪紙藝術產業化之路。
通渭縣李店鄉崔家河村的盧潤霞,是景愛琴幾個月前吸納的一名新成員。盧潤霞的丈夫雙腿殘疾不能下地行走,兒子正在上大學。考慮到盧潤霞的實際情況,景愛琴先后3次親自上門做剪紙培訓。“我正在鼓勵她繼續提高剪紙技藝,希望她能剪出一幅‘清明上河圖’,這樣她1年就能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景愛琴一邊展示著盧潤霞從微信上傳來的最新作品,一邊指著公司展廳一幅長10米、寬0.5米的“清明上河圖”剪紙作品說。
正在工作室加工剪紙作品的杜明霞,從小患小兒麻痹癥,行動不便,常年坐輪椅。丈夫患先天性血友病,而兒子剛6歲,家里生計主要靠公公婆婆種地維持。兩年前經人介紹,她找到了景愛琴,在這里學會了剪紙和刺繡。杜明霞說:“我現在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家里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現在她已是公司的一名剪紙指導老師了。
如今,大坪剪紙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挖掘民間老藝人的作用,輻射帶動周邊農村婦女的積極參與,通過舉辦培訓班和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進一步提升了合作社人員的水平和層次。自專業合作社創建以來,搶抓省內外文化旅游節慶會展機遇,利用集中展銷平臺,積極宣傳特色產品,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目前,合作社有固定員工40人、零散員工50余人。合作社成立以來,共免費培訓農村留守婦女、殘疾人、失地農民等約7000人次,每年創作剪紙作品1萬多幅。合作社成員年均收入多則1萬元左右,少則3000元左右,實現了合作社成員制作剪紙和農活生產兩不誤,拓展了婦女創業的門路,影響并帶動周邊農村民間藝人從事剪紙生產,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
相關產品:甘肅 標簽:甘肅鄉村旅游創客牛在哪兒 甘肅旅游新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