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線路分類
阿里山神木群

門票信息: 阿里山:假日-全票200元(僅供參考)、半票100元(僅供參考),滿20人以上之團體可購買團體優待票150元( 阿里山:假日-全票200元(僅供參考)、半票100元(僅供參考),滿20人以上之團體可購買團體優待票150元(僅供參考)。(門票內含旅游平安保險,請妥善保存)。非假日-全票150元(僅供參考),半票-100元(僅供參考)(門票內含旅游平安保險,請妥善保存)。
景點地址: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內,阿里山鄉中正村59號
交通信息: 自駕:1.由中山高下嘉義交流道→159縣道至嘉義市→沿臺18號省道(世賢路、吳鳳南路)接阿里山公路上山→過觸 自駕:1.由中山高下嘉義交流道→159縣道至嘉義市→沿臺18號省道(世賢路、吳鳳南路)接阿里山公路上山→過觸口、龍美、巃頭、石棹繼續前行,即可抵達。 2.由南二高下中埔交流道→往觸口,接阿里山公路上山→過觸口、龍美、巃頭、石棹繼續前行,即可抵達。 注:自高速公路下交流道后,一路上均有森林游樂區的指示牌,至森林游樂區正門口約七十五公里。 公共交通:1.在嘉義火車站搭乘嘉義縣營公車,阿里山線,至終點站下車即可。 2.在國光客運臺北車站搭乘國光號至阿里山。 3.搭乘阿里山森林小火車,至阿里山站下車即可。 (停駛中) 注:大眾交通工具班次較少,出發前建議先詳查發車時間。
阿里山神木群簡介:
阿里山神木景點,原指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車站旁的阿里山神木。當阿里山神木遭雷擊、放倒以后,林務局整理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內的38株巨木(數目可能因后續發現而增加),搭建棧道(阿里山巨木群棧道),遂成為新景點。這些巨木連同原本的阿里山神木,并稱阿里山神木群,樹種皆為紅檜。
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臺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千余年的紅檜。該樹木為日本技師小笠原富次郎于1906年11月發現,被日本人尊稱為“神木”。據統計該樹高53米,樹齡達三千年以上,樹干在距地面一米半高處的直徑是4米66厘米,樹干接者地面處的周圍達23米,材積達五百立方米,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后,成為聞名中外的臺灣地標之一。
由于神木附近為早期日本的伐木區,多是出口外銷,日本人伐木后會進行有規劃的植木計劃,以確保木材使用不殆盡。戰后國民政府接收林場后持續伐木,因國民政府無植木概念,所以除了阿里山神木等紅檜得以保存外,其余大型紅檜都被砍伐殆盡。1956年6月7日清晨,阿里山神木遭到雷擊,上層起火的樹葉落入中空的樹干內,樹心油脂被焚毀,雖然還存活,卻也在不久后即告枯萎。1960年代林務局管理處在神木殘軀上種植紅檜幼苗,以保持其綠意盎然的樣子。此舉曾遭致批評欺騙游客。
1997年7月1日,神木本身因連日大雨,樹干含水過重,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于1998年6月29日,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神木也因此走入歷史,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于原地,成為遺跡,供人瞻仰。
第二代神木
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后,由嘉義縣政府、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籌劃,選出風景區內其他巨型神木,以作為新旅游地標。網絡票選活動在2006年9到11月間進行,有2萬5千人參加投票,由光武檜得到最高票,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2007年1月1日由縣長陳明文加冕為“阿里山香林神木”。然而,這混淆了阿里山香林神木(原稱光武檜)與香林神木這兩顆樹的名稱。
千歲檜
千歲檜,舊稱萬歲檜。在阿里山香林神木附近,為一棵雙叉的紅檜巨木。估計樹齡約2000年,樹高35米,樹胸圍11米,海拔2215米。千歲檜的由來是在日治時代,當時的林務官認為其樹形看似雙手高舉喊萬歲(日文表示歡呼之意)的姿態,而命名為萬歲檜。直至1976年,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看到萬歲檜以后,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的年齡不應取名萬歲,所以從那時起改稱為千歲檜。千歲檜旁有座博愛亭,內有國父頌的詩文,旁邊則是第一巨木群的起點。
香林神木
香林神木又稱阿里山28號巨木。樹種紅檜,胸圍14.7米,樹齡2000年。于香林國小后操場下方的隱密森林內,為阿里山第2林班。早在日治時期就被發現,但由于不遠處有就是極負盛名的阿里山神木,因此一直不被人們所注意。目前林管處正辟建游樂區第二巨木群棧道,共21株巨木。估計樹齡約2000年。
樹高 43.5米
樹胸圍 13.1米
海拔 2173米
(免責聲明:本頁面圖片來源于維基百科:“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作者peellden (Peellden) - 自己的作品。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hamaecyparis_formosensis.jpg#/media/File:Chamaecyparis_formosensis.jpg根據CC BY-SA 3.0授權)
景點數據來自 阿里山神木群相關產品推薦
-
春節銀川跟團去臺灣環島9日游
438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