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從這里開始。六盤山被譽為“勝利之山”,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長征從這里走向勝利。
長征精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表現出的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是偉大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是長征留給后世子孫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點亮了中國革命的燈塔,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井岡山精神就是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過程中所培育和發揚的革命精神,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為主要內涵,體現了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
毛澤東在六盤山上的“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清平樂·六盤山》的抒懷之作,讓世人感受到了偉人情懷和堅定的革命信念。六盤山精神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是一種自立自強、堅貞不屈、頑強拼搏、永久奮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人文歷史
據傳井岡山在東漢年間已有人居住。秦朝設郡縣制時,為九江郡廬陵縣屬地。
歷史記載,六盤山一帶夏商周時期就有氏族“方國”聚居,主要為烏氏戎、義渠戎、大荔戎。這里原是一片水草豐美之地,各氏族部落主要以放牧為生。先秦時期,秦宣太后出兵滅義渠,六盤山一帶納入秦的政權管理范圍之內。秦國立國450年后,在此設立了烏氏縣。秦始皇曾越過六盤山首巡天下,漢武帝也曾經六盤山六過蕭關巡邊查域……六盤山“峰高華岳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橫貫陜甘寧三省區,成為中國古代政權關中平原抵御外敵的天然堡壘。
生態環境
井岡山,森林覆蓋率高,保留人跡未至的大片原始森林。
六盤山“春去秋來無盛夏”,夏季平均氣溫維持在17℃左右,是避暑消夏的好去處。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天然氧吧”、“天然水塔”、“種質資源基因庫”,森林覆蓋率達到72.8%。已成為巨大水源涵養林基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平衡生態功能顯著,是
寧夏水資源、動植和昆蟲資源最富集的地方,有高等植物788種,野生動物217種,鳥類158種,昆蟲1000余種,被譽為“天然動植物園”。也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于此。
主要景區
井岡山屬山岳型風景名勝區景觀景點,匯雄、奇、險、峻、秀、幽的自然風光特點。而六盤山薈萃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生態旅資源之精華,與陜甘寧蒙周邊地區旅游產品差異性大、互補性強,已成為西北地區獨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相關產品:六盤山 標簽:六盤山從革命搖籃到勝利之山 寧夏旅游資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