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時間:
9:00 - 17:00開放,16:00停止入園;動物展
9:00 - 17:00開放,16:00停止入園;動物展示:9:00 - 16:30開放;全年開放,除夕休園一天,大熊貓館每月第一個周一、企鵝館第二個周一、兩棲爬蟲館第三個周一、昆蟲館第四個周一休館。
門票信息:
悠游卡、現金:全票60元(僅供參考),優待票30元(僅供參考)。
團體購票30人以上7折。
優待票適用對象
悠游卡、現金:全票60元(僅供參考),優待票30元(僅供參考)。
團體購票30人以上7折。
優待票適用對象:
1.國小以上之兒童。
2.軍警人員持有身分證明。
3.臺北市低收入戶持有市府核發證明。
4.在校學生持有學生證。
景點地址:臺北市11656新光路二段30號
交通信息:
臺北捷運:
請搭乘文湖線,在動物園站下車
請搭乘板南線,在市政府站下車,再轉乘綠1、棕18或棕21公車
臺北捷運:
請搭乘文湖線,在動物園站下車
請搭乘板南線,在市政府站下車,再轉乘綠1、棕18或棕21公車
公共汽車:
請搭乘236(含區間車)、237、282(含副線)、294、295、611、676、679、793、933、小12、棕3、棕6、棕11(含副線)、棕15(含區間車)、棕18、棕21、綠1、1501、1503及1558等路線,在捷運動物園站下車
臺北市立動物園簡介:
臺北市立動物園是位于臺北市的一座公立動物園,隸屬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14年創立于圓山地區,舊稱“圓山動物園”,與兒童樂園(前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相鄰。1986年,因圓山原址無法擴建,而遷至文山區木柵地區,因此成為臺灣人現在熟悉所稱“木柵動物園”。
搬遷至木柵后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園區總面積原為182公頃,隨后因捷運動物園站及北二高的開辟,移撥出部分土地,目前仍有165公頃之廣,其中已開發使用區域近百公頃。園內包含8個戶外展示區、6個室內展示館、5個環境教育教學場所,2013年底有動物377種、2,783只(不含昆蟲及動物收容中心動物)。整個園區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圍繞,是一處結合自然景觀形成具生態特色之休閑場所。全園最大的特色是展示環境的布置上采用“地理生態展示法”,依照動物原先的生存環境加以布置在新的環境內,使動物脫離鐵籠的束縛,有自由的活動空間,并創造出與動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環境,使動物不必去改變其生活習性,也讓游客更能了解動物,是一座具有教育、研究、保護及娛樂功能的動物園。
日治圓山時期(1914年-1945年)
1914年,也就是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民間人士在今日的圓山設立了民營“圓山動物園”,開啟了“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百年歷史。
1915年圓山動物園被日本政府收購,成為官營動物園。
1916年起正式營運。
戰后圓山時期(1945年-1986年8月15日)
戰后初期,動物園剛從戰火中走出,動物種類及數量稀少,但戰火并未嚴重損及動物欄舍,因此戰后的建物大多沿襲過去的規模。1940年代后期開始以動物表演、動物展覽會等活動吸引游客。1950年代開始擴建并大量引進新動物,新增獸欄園區。
1946年底,動物園的紀錄動物共178頭,職員只有4人。
1949年-1978年底,開始舉辦動物表演、動物展覽會。其中動物表演因廣受歡迎,后來就成為每逢假日演出的固定節目,曾演出的動物包括狗、猴、獅、熊、臺灣藍鵲及鸚鵡等。
1952年,大量購置一批動物,包括象、豹、熊、獅。
1953年,陸續修建獸醫室、擴建園門。
1961年,開始與日本的動物園進行交換及贈、購等接觸。
1967年,改建、興建綜合大樓等10項工程,編制增至30人。
1978年底,持續近30年的動物表演結束表演。
1982年,成立全國第一個社教機構志工團隊-動物園志工隊。
遷移至木柵(1986年10月31日-今址)
1986年9月14日,圓山的動物們在數十萬民眾的夾道歡送下,一路南下走了14.3公里到木柵新園。游行隊伍除了20輛運送動物車外,還有警車開道,國旗、市旗、園旗車以及醫護、動物親善大使車,總計38輛,包括當時的動物園明星象林旺、等等。沿途在圓山動物園門口、中正紀念堂前廣場、國立臺灣大學總區門口及木柵新園廣場并有定點表演活動。
1995年,奉核置園長、副園長、秘書統籌園務,下設四組六室推行相關業務。
2003年,與臺東池上牧場合作建立動物衛星族群,是第二保育繁殖中心。同時新增東部地區野生動物保育教育據點。
(免責聲明:本頁面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維基百科。圖片“Taipei zoo01”作者Snowyowls - 自己的作品。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aipei_zoo01.jpg#/media/File:Taipei_zoo01.jpg根據CC BY-SA 3.0授權)
景點數據來自 臺北市立動物園